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 環境監理總報告作者:管理員 來源:本站 瀏覽:8383 發布時間:2016-07-25 10:34:28
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
環境監理總報告
建設單位:包頭市環衛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環境監理單位:包頭市愛普特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6年6月
項目名稱: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 監理類別:工業類 監理單位:包頭市愛普特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法 人:高 德 監理負責人:侯永剛 監理工程師:柳新林 通訊地址:包頭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大廈8樓809(少先路2#) 聯系電話:0472-2808128 傳真:0472-2808128 環境監理報告編制人員
聲 明
1、本報告需齊全、清楚,無負責人簽名,或涂改,或未加蓋本公司公章及騎縫章均無效。 2、未經本公司書面批準,不得復制、轉借本報告,經同意的復制品需加蓋本公司公章后方能生效。 3、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本報告及數據、結論不得用于商品廣告,違者必究。 4、委托方如對本報告有異議,請于收到本報告十五日內向本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 錄 附件: 1、環評批復; 2、委托書; 3、環境監理記錄及整改意見; 4、北京中蘭公司資質; 5、試生產批復; 6、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包頭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7、包頭市環衛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關于實際建設內容的說明。
1前言
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位于110國道 本工程新建主體工程(填埋場建設)包括場區道路、場區平整、防滲工程、壩體工程、雨水導排、滲濾液收集、填埋氣體導出,計量設施、綠化隔離帶、防飛散設施、封場工程、監測井等;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機械維修、供配電、給水排水、鍋爐房、消防、通訊、沖洗和灑水等設施;生產管理與生活服務設施主要包括辦公樓、食堂、浴室等。管理區位于包頭市110國道 2009年7月,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完成了《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項目于2012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10月竣工。 2012年6月包頭市環衛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包頭市愛普特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環境監理工作。監理人員按照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的要求,于2012年6月-2013年10月進行了現場監理,于2013年10月編制完成了環境監理階段報告,于2016年6月編制完成了環境監理總報告,作為項目竣工環保驗收依據。
2工程概況
2.1工程名稱
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 2.2工程地址
位于110國道 圖2-1 地理位置圖
2.3工程內容
按照環評要求,主要工程分為六個部分進行了設計、施工。 一、填埋場土建工程 填埋場土建工程是該工程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積約293.4畝,主要工程量如下:土石方開挖 二、滲濾液處理工程 滲濾液處理工程是填埋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范圍從調節池指定的滲濾液出水口開始到處理后出水排放口結束,工藝采用兩級碟管式反滲透(DTRO)工藝,主要建筑物有: 處理車間:建筑面積 清水池一座:規格為7.7×2.25× 濃縮液池一座,規格為7.7×9.8× 主要工藝系統包括:預過濾系統、一級DTRO反滲透系統、二級DTRO反滲透系統、儲罐及化學添加系統、管路系統及支架、電氣及自控系統。 三、輔助生產區工程 輔助生產區主要建筑物有機械庫房、鍋爐房、輔助生產區道路路燈、圍墻、綠化等。 機械庫房為地上一層,建筑面積: 鍋爐房為地上一層,建筑面積: 四、垃圾壩、調節池、截洪溝、界限放飛散網 垃圾壩為碾壓式土、碎石壩,頂寬 調節池及截洪溝:調節池主要收集填埋庫區內導出的滲濾液,通過滲濾液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后的清水用于填埋場綠化用水,濃縮液回噴在垃圾堆體上。調節池占地面積 場界防飛散網高 五、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分為進場道路(A號),環場道路(B號),通往滲濾液處理區(C號)和作業道路。進場道路等級為山嶺重丘區廠礦道路四級,道路寬度 六、管理區工程 管理區生產業務用房位于原垃圾填埋場管理區內,占地面積
工程建設內容變更如下表2-1。 表2-1 工程建設內容變更情況
說明:包頭市環衛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具了建設內容變更的說明,見附件7。 2.4開、竣工時間
項目于2012年4月開工建設,2013年10月竣工。 2.5總投資及環保投資
項目總投資14310萬元,環保的投資共計5746萬元,占總投資的40.15%。 詳見下表2-2。 表2-2 工程環保投資一覽表 單位:萬元 g
2.6相關單位
(1)設計單位:城市建設研究院 (2)勘察單位:包頭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3)施工單位:包頭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工程監理單位:包頭市廣建公用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5)環評單位:中冶東方工程有限公司 (6)工程監督單位:包頭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2.7環保手續過程
2009年7月,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完成了《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2012年6月包頭市環衛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包頭市愛普特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環境監理工作。見附件2。
3環境監理情況
3.1環境監理工作依據
|
環評報告(2009年7月) |
初步設計(2011年7月) |
備注說明 |
庫區防滲工程: 采用 “HDPE膜+GCL膨潤土墊”復合防滲結構。 場底襯層結構: ①垃圾層;② 邊坡襯層結構: ①垃圾層;② |
庫區防滲工程: 采用 “HDPE膜+GCL膨潤土墊”復合防滲結構。 場底襯層結構: ① 邊坡襯層結構: ①袋裝砂土保護層;② |
一致。符合環評要求。 |
滲濾液收集系統: 場底設置導流層和導流盲溝,導流出的滲濾液進入調節池。 |
滲濾液收集系統: 場底設置導流層、導流盲溝和收集管路,導流出的滲濾液通過滲濾液輸送管進入調節池。 |
一致。符合環評要求。 |
滲濾液處理系統: 處理工藝:“厭氧+缺氧+好氧+MBR+納濾” |
滲濾液處理系統: 處理工藝:“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 |
采用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滲濾液處理工藝 :“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 具體說明:目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化法。本工程采用的工藝為物理化學法,在COD為2000~4000mg/L時,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達50%~87%。和生物處理相比,物化處理不受水質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比較穩定,尤其是對BOD5/COD比值較低(0.07~0.20)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加之本工程為擴建項目,滲濾液水質變化極大,要求滲濾液處理系統既可以處理前期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的滲濾液,亦可處理三五年后濃度低但可生化性差的滲濾液,保證系統出水穩定達標,所以選擇了“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屬于優化工藝。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填埋氣體收集與處理系統: 采用導氣石籠收集后,通過金屬軟管引到場外燃燒塔進行燃燒處理。 |
填埋氣體收集與處理系統: 采用導氣石籠收集,中心導氣管頂端設置三通導氣,以疏導排放為主。 |
具體說明:由于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填埋初期沼氣產生量少,不滿足燃燒條件。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然后定期對導氣石籠排口的甲烷濃度進行檢測,當濃度達到利用要求時,及時收集利用。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防飛散措施:填埋區設置防飛散網。 |
防飛散措施:填埋區設置固定和可移動防飛散網。 |
一致。符合環評要求。 |
環評要求:施工沙礫廢水,可以建立一個臨時沉砂池,沉淀后排放或對施工現場進行噴灑抑塵;工地設置移動式免沖廁所。
實際情況:建筑物施工采用商砼澆筑,現場無攪拌機械,無施工沙礫廢水。施工營地租住在廠區南側的留寶窯村,利用村里既有設施,工地未設置移動式免沖廁所。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現場商砼澆筑
環評要求:工地設置防護墻、材料倉庫,禁止水泥、沙石等物料隨便露天堆放;建筑垃圾、殘土及時清理,送往制定地點堆放,并做灑水降塵處理;工地配備專用灑水車。
實際情況:工地未設置防護墻,設置有材料倉庫。到場的水泥沙石等物料集中區域存放,無隨便堆放行為。施工過程中易產塵的砂石料卸到鋪設部位后,及時攤平處理。施工挖方堆存在庫區東西兩側的排土場內,最后陸續用于垃圾的掩蓋填埋。并配備有兩臺15t的灑水車進行現場灑水抑塵。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現場集中存放的沙石料
攤平砂石料
排土場 現場灑水車
環評要求: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送往環衛部門指定地點;建筑垃圾和棄土及時送往指定的利用場或堆放場地。
實際情況:施工人員租住在廠區南側的留寶窯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利用村里既有設施。施工過程產生的建筑垃圾和棄土,一部分用于廠區填方,一部分堆存在庫區東西兩側的排土場內,最后陸續用于垃圾的掩蓋填埋。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棄土回填廠區
環評要求:采用低噪聲機械設備和運輸車輛,使用過程中經常檢修和養護,保證正常運行;建筑工地應設置圍墻。
實際情況:施工方的車輛都能正常運行,無噪聲排放異常的車輛。由于庫區施工在山溝內,距離周圍最近的村莊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環評要求:本項目填埋區和運輸路線在規劃時要做好勘測選線工作,盡量不占和少占山林地、農田,對于規劃范圍內的樹木不要砍伐,而應該盡量移栽;需要開山、平整土地的工程應該避免在雨季進行,防止雨水沖刷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殘土,送往指定地點;對施工現場及周圍山體、坡地進行軟、硬覆蓋,并進行植物綠化工作。
實際情況:本項目填埋區選址時就按照《包頭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環衛工程規劃)要求,確定地址在東河區東北部山區(包頭市110國道
符合環評要求。
廠界網圍欄施工 庫區南側壩體綠化
環評要求:保證現場施工單位具有國家要求的資質;與市環境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定期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情況,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對施工過程進行環境監理,保證施工期環保設施的落實。
實際情況:項目總承包單位是包頭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市政工程總承包壹級的資質,庫區防滲鋪膜單位是北京中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具備特種專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同時具有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貳級資質,主要為垃圾場防滲工程施工。滲濾液處理工程設備單位是北京天地人環??萍加邢薰?,具備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貳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工業廢水甲級資質。在施工過程中,與東河區環保局監察支隊取得聯系,定期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情況。
符合環評要求。
詳見附件4。
按照環評要求,采用 “HDPE膜+GCL膨潤土墊”復合防滲結構。
具體施工過程,場底襯層結構(由上而下)如下:
①
邊坡襯層結構(由上而下):
①袋裝砂土保護層;②
主要工程量如下:土石方開挖
符合環評要求。
施工過程見下圖。
按照環評要求,庫區滲濾液導排系統工程施工如下:
各垃圾層的滲濾液進入附近的石籠或流到坡面上,再由石籠或坡面流入導流層進入支盲溝或主盲溝,最后經主盲溝的穿壩管排入調節池。其中導流層設置在填埋場庫底,為襯層系統的一部分,由高度為
施工過程如下圖:
采用導氣石籠收集,中心導氣管頂端設置三通導氣,在設計時考慮到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后期對填埋氣體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產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導氣石籠設置在滲濾液導流層上方,每隔
施工過程見下圖。
按照環評要求,填埋庫區周圍設置了永久截洪溝,總長度為
庫區污水主要為垃圾滲濾液,經滲濾液收集系統進入調節池,經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后回噴到垃圾填埋場。符合環評要求。施工過程如下圖。
按照環評要求建設,設置了環場截洪溝
環評要求:采用工藝為生化處理“厭氧+缺氧+好氧處理+鈉濾” ,設計滲濾液日產生量為
實際建設為:采用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滲濾液處理工藝 :“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并建設了
具體說明:目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化法。本工程采用的工藝為物理化學法,在COD為2000~4000mg/L時,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達50%~87%。和生物處理相比,物化處理不受水質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比較穩定,尤其是對BOD5/COD比值較低(0.07~0.20)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加之本工程為擴建項目,滲濾液水質變化極大,要求滲濾液處理系統既可以處理前期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的滲濾液,亦可處理三五年后濃度低但可生化性差的滲濾液,保證系統出水穩定達標,所以選擇了“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屬于優化工藝。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主要建筑物有:
調節池:調節池主要收集填埋庫區內導出的滲濾液,通過滲濾液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后的清水用于填埋場綠化用水,濃縮液回噴在垃圾堆體上。調節池占地面積
處理車間:建筑面積
清水池一座:規格為7.7×2.25×
主要工藝系統包括:預過濾系統、一級DTRO反滲透系統、二級DTRO反滲透系統、儲罐及化學添加系統、管路系統及支架、電氣及自控系統。
施工過程見下圖。
調節池施工
清水池施工
滲濾液處理車間施工
滲濾液處理工藝流程見下圖:
兩級DTRO工藝流程圖
滲濾液處理車間內設備見下圖。
DTRO反滲透系統
具體工藝說明如下:
(1)預處理
滲濾液PH值隨著填埋場齡的增加、環境等各種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其組成成分復雜,存在各種鈣、鎂、鋇、硅等難容鹽,容易結垢。故在進入反滲透鉛須對原水進行PH值調節。
調節池出水泵入反滲透系統的原水罐,在原水罐中通過加酸,調節PH,原水罐的出水經原水泵加壓后再進入石英砂過濾器,砂濾器數量按具體處理規模確定,其過濾精度為50μm。砂濾出水后進入芯式過濾器,對于滲濾液級系統,由于原水中鈣、鎂、鋇等易結垢離子和硅酸鹽含量高,經DT膜組件高倍濃縮后這些鹽容易在濃縮液側出,現過飽和狀態,所以根據實際水質情況在芯式過濾器前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劑防止硅垢劑硫酸鹽結垢現象的發生,具體添加量由原水水質分析情況確定,阻垢劑應加20倍水進行稀釋后使用。芯式過濾器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護屏障,芯式過濾器的精度為10μm。同樣,芯式過濾器的數量同砂濾一樣按具體處理規模確定。
(2)兩級DTRO系統
膜系統為兩級反滲透,第一級反滲透需要從芯式過濾器后進水,第二級反滲透處理第一級透過水。原水儲罐的出水,由泵給反滲透設備供水,砂濾器增壓泵給滲濾液提供壓力。砂濾器共有1個。砂濾器進、出水端都要壓力表,當壓差超過2.5bar的時候須執行反洗程序。砂濾器反沖洗的頻率取決于進水的懸浮物含量。反沖洗時先用氣泵進行氣洗,再用泵進行滲濾液沖洗,砂濾器的過濾精度為50μm。經過砂濾器后滲濾液直接進入芯式過濾器,設備配有芯式過濾器2臺,其進、出水端都有壓力表,當壓差超過2.0bar的時候進行更換濾芯。芯式過濾器過濾的精度為10μm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護屏障。為了防止各種難溶性硫酸鹽、硅酸鹽在膜組件內由于高倍濃縮產生結垢現象,有效延長膜使用壽命,在一級反滲透膜前需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劑。添加量按原水中難溶鹽的濃度確定。經過芯式過濾器的滲濾液直接進入一級反滲透高壓柱塞泵。
DT膜系統每臺柱塞泵后邊都有一個減震器,由于吸收高壓泵產生的壓力脈沖,給膜柱提供平穩的壓力。經高壓泵后的出水進入膜組件,膜組件采用碟管式反滲透膜柱,抗污染性強,物料交換效果好的優點,對滲濾液的適應性很強,一級DTRO膜壽命可達3年以上,二級DTRO膜壽命長達5年。一級反滲透系統擬設兩組,為串聯連接方式,第一組反滲透的濃液進入串聯后置的第二組,各組處理的濃液COD濃度及鹽含量依次增加。二級反滲透設一組。
第一級反滲透的減震器出水進入第一個膜組(FM161),第一組由高壓泵直接供水,第二組膜柱配一臺在線循環泵以產生足夠的流量和流速以克服膜污染;第二級反滲透不需要在線增壓泵,由于其進水電導率比較低,回收率比較高,僅僅使用高壓泵就可以滿足要求。
膜柱組出水分為兩部分。第一級反滲透的透過液排向第二級的反滲透進水端,濃縮液排入濃縮液儲存池。第二級反滲透的透過液進入凈水儲存池,等待回用,濃縮液進入第一級反滲透的進水端,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兩級反滲透的濃縮液端各有一個壓力調節閥(VS1601和VS2601),用于控制膜組內的壓力,以產生必要的凈水回收率。
(3)清水脫氣及PH值調節
由于滲濾液中含有一定的溶解性氣體,而反滲透膜可以脫除溶解性的離子而不能脫除溶解性的氣體,就可能導致反滲透膜產水pH值會稍低于排放要求,經脫氣塔脫除透過液中溶解的酸性氣體后,pH值能顯著上升,若經脫氣塔后的清水pH值仍低于排放要求,此時系統將自動加少量堿回調pH值至排放要求。由于出水經脫氣塔脫氣處理,只需加微量的堿液即能達到排放要求。
出水pH值回調在清水罐中進行,清水排放管中設置有傳感器,PLC判斷出水pH值并調節計量泵的頻率以調整加堿量,最終使排水pH值達到排放要求。
(4)設備的沖洗和清洗
膜組的清洗包括沖洗和化學清洗兩種。
反滲透系統有清洗劑A、清洗劑C、阻垢劑和清洗緩沖罐。操作人員需要定期給儲罐添加清洗劑和阻垢劑,設定清洗執行時間,需要清洗的時候自動執行。
(5)系統沖洗
膜組的沖洗在每次系統關閉時進行,在正常開機運行狀態下需要停機時,一般都采取先沖洗后再停機模式。系統故障時自動停機,也執行沖洗程序。沖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滲濾液中的污染物在膜片表面沉積。沖洗分兩種,一種是用滲濾液沖洗,一種是凈水沖洗。沖洗的時間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設定,一般為2-5分鐘。
(6)化學沖洗
為保持膜片的性能,膜組應該定期進行化學沖洗。清洗劑分酸性清洗劑和堿性清洗劑兩種,堿性清洗劑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有機物的污染,酸性清洗劑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無機物的污染。
在清洗時,清洗劑溶液在膜組系統內循環,以除去沉積在膜片上的污染物質,清洗時間一般為1-2小時,但可以隨時終止。清洗完畢后的液體排出系統到調節池。膜組的化學清洗由計算機系統控制,可在計算機界面上設定清洗參數。清洗劑一般稀釋到5-10%后使用。
(7)清洗周期
清洗時間間隔的長短取決于進水中的污染物質濃度,當在相同進水條件下,膜系統透過液流量減少10%-15%或膜組件進出口壓差超過允許的設定值(DT組件進出壓差為12bar,卷式RO膜管進出壓差2.5bar)時需要進行清洗,經正常情況下清洗周期如下:一級DT系統的化學清洗周期:
堿洗:4-7天,pH=10-11,溫度
酸洗:8-14天,pH=2.5-3.5,溫度
二級DT系統的化學清洗周期:
堿洗:8-14天,pH=10-11,溫度
酸洗:14-28天,pH=2.5-3.5,溫度
根據環評報告中水文狀況:包頭市地下水走勢為由北向南,地下水主要補給源是大氣降水。地下水類型是潛水,據實測剖面分析,地下水基本不會沿層面流動。地下水屬弱堿性水。擬建場地雖然地勢高,但由于基巖層的天然隔水作用,使場區和外界水力聯系減弱,地下水只能沿溝谷由高處向低處徑流。
庫區設置了由北向南設置了5眼監測井,分別為上游1眼(本底井),位于地下水流向上游,即庫區北側
監測井定位及測試水位
監測井點位布置圖
按照環評要求,填埋場區安裝了場界防飛散網和固定式防飛散網。
其中場界限防飛散網高
庫區南側固定式防飛散網高
符合環評要求。
場界網圍欄 庫區南側固定式防飛散網
環評要求:對現填埋場達到填埋高度的單元實施封場;對現有填埋場壩體下游進行防滲處理并收集滲出的滲濾液,送至本項目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
實際建設為:對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原垃圾場填埋期滿區域)進行了覆土(
另外滲濾液處理車間南側區域(原垃圾場)仍在處理北梁棚戶區搬遷改造項目產生的渣土,屬于服役期內。所以未開展封場工作。
對原填埋場壩體下游(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最低處及滲濾液收集管道周圍,進行了防滲處理,鋪設
原垃圾填埋場(庫區西南側區域)
已進行覆土的原垃圾填埋場
填埋場壩體下游收集滲濾液施工
原填埋場封場區域及仍在服役期區域圖
原填埋場壩體下游防滲及滲濾液收集管道布設圖
按照環評要求,管理區生活污水通過化糞池(混凝土結構,容積
符合環評要求。
按照環評要求,管理區生活垃圾收集在垃圾池中,定期清運至垃圾場填埋。
符合環評要求。
按照環評要求,項目管理區原有一臺1t/h熱水采暖鍋爐已拆除。
符合環評要求。
環評報告書要求和實際情況見表9-1,環評批復要求和實際情況見表9-2。
表9-1 環評報告書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比
環評報告書要求 |
實際情況 |
施工廢水:施工沙礫廢水,可以建立一個臨時沉砂池,沉淀后排放或對施工現場進行噴灑抑塵;工地設置移動式免沖廁所。 |
建筑物施工采用商砼澆筑,現場無攪拌機械,無施工沙礫廢水。工地未設置移動式免沖廁所,施工營地租住在廠區南側的留寶窯村,利用村里既有設施。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施工揚塵:工地設置防護墻、材料倉庫,禁止水泥、沙石等物料隨便露天堆放;建筑垃圾、殘土及時清理,送往制定地點堆放,并做灑水降塵處理;工地配備專用灑水車。 |
工地未設置防護墻,設置了材料倉庫。到場的水泥沙石等物料集中區域存放,無隨便堆放行為。施工過程中易產塵的砂石料卸到鋪設部位后,及時攤平處理,現場無料場堆放。施工挖方堆存在庫區東西兩側的排土場內,最后陸續用于垃圾的掩蓋填埋。并配備有兩臺15t的灑水車進行現場灑水抑塵。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施工固廢: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送往環衛部門指定地點;建筑垃圾和棄土及時送往制定的利用場或堆放場地。 |
施工人員租住在廠區南側的留寶窯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利用村里既有設施。施工過程產生的建筑垃圾和棄土,一部分用于廠區填方,一部分堆存在庫區東西兩側的排土場內,最后陸續用于垃圾的掩蓋填埋。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施工噪聲:采用低噪聲機械設備和運輸車輛,使用過程中經常檢修和養護,保證正常運行;建筑工地應設置圍墻。 |
施工方的車輛都能正常運行,無噪聲排放異常的車輛。由于庫區施工在山溝內,距離周圍最近的村莊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施工生態保護:本項目填埋區和運輸路線在規劃時要做好勘測選線工作,盡量不占和少占山林地、農田,對于規劃范圍內的樹木不要砍伐,而應該盡量移栽;需要開山、平整土地的工程應該避免在雨季進行,防止雨水沖刷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殘土,送往指定地點;對施工現場及周圍山體、坡地進行軟、硬覆蓋,并進行植物綠化工作。 |
本項目填埋區選址時就按照《包頭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環衛工程規劃)要求,確定地址在東河區東北部山區(包頭市110國道 符合環評要求。 |
施工環境管理:保證現場施工單位具有國家要求的資質;與市環境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定期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情況,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對施工過程進行環境監理,保證施工期環保設施的落實。 |
項目總承包單位是包頭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市政工程總承包壹級的資質,庫區防滲鋪膜單位是北京中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具備特種專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同時具有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貳級資質,主要為垃圾場防滲工程施工。滲濾液處理工程設備單位是北京天地人環??萍加邢薰?,具備環保工程專業承包貳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工業廢水甲級資質。在施工過程中,與東河區環保局監察支隊取得聯系,定期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情況。 符合環評要求。 |
庫區防滲工程:自下而上為:土工合成膨潤土襯墊、 |
具體為場底襯層結構(由上而下)如下: ① 邊坡襯層結構(由上而下): ①袋裝砂土保護層;② 符合環評要求。 |
滲濾液導排工程:滲濾液導排系統由導流層、導流盲溝、集水坑和導氣石籠共同組成。導流層和導流盲溝屬底層水平收集系統,導氣石籠屬垂直收集系統,底層水平收集系統收集到底層導流層的滲濾液,同時還要承接垂直收集系統的滲濾液,垂直系統收集各層垃圾的滲濾液。 |
各垃圾層的滲濾液進入附近的石籠或流到坡面上,再由石籠或坡面流入導流層進入支盲溝或主盲溝,最后經主盲溝的穿壩管排入調節池。其中導流層設置在填埋場庫底,為襯層系統的一部分,由高度為 符合環評要求。 |
填埋氣體導排工程:采用導氣石籠收集導排填埋氣體。 |
采用導氣石籠收集,中心導氣管頂端設置三通導氣,在設計時考慮到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后期對填埋氣體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產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導氣石籠設置在滲濾液導流層上方,每隔 符合環評要求。 |
雨污水分流系統:場區周圍設置永久性截洪溝攔截場外的雨水,使得雨水不進入場區。污水主要為滲濾液和管理區生活污水。其中滲濾液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后全部回用于洗車、綠化或回噴垃圾填埋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沉淀污泥用密閉運輸車送垃圾填埋場填埋。 |
填埋庫區周圍設置了永久截洪溝,總長度為 庫區污水主要為垃圾滲濾液,經滲濾液收集系統進入調節池,經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后回噴到垃圾填埋場。辦公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混凝土結構,容積為 符合環評要求。 |
庫區防洪工程:擬在填埋場四周修建截水溝,截水溝按50年一遇進行設計。截水溝長度為 |
填埋場四周設置了環場截洪溝 符合環評要求。 |
滲濾液處理工程:滲濾液采用“厭氧+缺氧+好氧+MBR+納濾”工藝后回噴于垃圾填埋場。 |
采用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滲濾液處理工藝 :“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 具體說明:目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化法。本工程采用的工藝為物理化學法,在COD為2000~4000mg/L時,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達50%~87%。和生物處理相比,物化處理不受水質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比較穩定,尤其是對BOD5/COD比值較低(0.07~0.20)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加之本工程為擴建項目,滲濾液水質變化極大,要求滲濾液處理系統既可以處理前期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的滲濾液,亦可處理三五年后濃度低但可生化性差的滲濾液,保證系統出水穩定達標,所以選擇了“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碟管式反滲透)”工藝。屬于優化工藝。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環境監測井:布設5個點。本底井1眼:設在填埋場地下水流向上游30 |
根據環評報告中水文狀況:包頭市地下水走勢為由北向南,地下水主要補給源是大氣降水。地下水類型是潛水,據實測剖面分析,地下水基本不會沿層面流動。地下水屬弱堿性水。擬建場地雖然地勢高,但由于基巖層的天然隔水作用,使場區和外界水力聯系減弱,地下水只能沿溝谷由高處向低處徑流。 庫區設置了由北向南設置了5眼監測井,分別為上游1眼(本底井),位于地下水流向上游,即庫區北側 符合環評要求。 |
防擴散網:安裝場界防飛散網和固定式防飛散網。 |
填埋場區安裝了場界防飛散網和固定式防飛散網。其中場界限防飛散網高 庫區南側固定式防飛散網高 符合環評要求。 |
現有填埋場治理措施:對現填埋場達到填埋高度的單元實施封場;對現有填埋場壩體下游進行防滲處理并收集滲出的滲濾液,送至本項目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 |
對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原垃圾場填埋期滿區域)進行了覆土( 另外滲濾液處理車間南側區域(原垃圾場)仍在處理北梁棚戶區搬遷改造項目產生的渣土,屬于服役期內。所以未開展封場工作。 對原填埋場壩體下游(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最低處及滲濾液收集管道周圍,進行了防滲處理,鋪設 符合環評要求。 |
表9-2 環評批復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比
環評批復要求 |
實際情況 |
1、垃圾填埋場建設中要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合理優化施工方案,施工期盡量減少施工占地,對土石方開挖、平整土地、棄土、建材裝卸、車輛行駛等作業要注意揚塵對環境的影響。 |
填埋場在施工設計階段,就遵循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合理優化了施工技術方案。同時本著節約土地的原則,盡量減少施工占地,并在施工中嚴格執行。對土石方開挖、平整土地、棄土、建材裝卸、車輛行駛等作業揚塵通過2臺灑水車定期灑水抑塵。 符合環評要求。 |
2、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的要求,做好防滲襯層系統、滲濾液導排系統、滲濾液處理設施、雨污分流系統、地下水導排系統、地下水監測設施、填埋氣體導排系統、覆蓋和封場系統、防洪等工程的環保設施建設;防滲襯層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滲膜,滲透系數小于1×10 |
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的要求,做好防滲襯層系統、滲濾液導排系統、滲濾液處理設施、雨污分流系統、地下水導排系統、地下水監測設施、填埋氣體導排系統、覆蓋和封場系統、防洪等工程的環保設施建設;防滲襯層采用 符合環評要求。 |
3、產生的惡臭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二級標準。對有組織排放填埋氣用收集設施導出地面,進行燃燒后經 |
對有組織填埋氣體通過導氣石籠排放,無燃燒設施。無組織惡臭通過及時用土壤覆蓋壓實和噴灑脫臭劑的方式處理,對垃圾傾倒過程中的飛散物安裝了固定防飛散網(高 對于無填埋氣體燃燒設施的說明: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后期對填埋氣體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產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 能夠滿足環評要求。 |
4、按照《報告書》的要求,采取可靠措施,嚴格防止垃圾滲濾液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產生的廢水排入滲濾液調節池,然后進入污水處理系統,經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后回灌至垃圾填埋場。 |
按照報告書的要求,庫區采取了嚴格的防滲措施,具體為場底襯層結構(由上而下)如下: ① 邊坡襯層結構(由上而下): ①袋裝砂土保護層;② 廢水排入滲濾液調節池,經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后回噴于垃圾填埋場。 符合環評要求。 |
5、項目生活垃圾及時清理,運至填埋區填埋;調節池污泥進入填埋場處置;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避免高噪聲設備同時運行。 |
項目管理區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運至填埋場填埋,調節池污泥進入填埋場處置,選用了低噪聲設備,白天作業,避免了高噪聲設備同時進行。 符合環評要求。 |
6、對現填埋場達到填埋高度的單元實施封場;對現有填埋場壩體下游進行防滲處理并收集滲出的滲濾液,送至本項目滲濾液處理系統處理。 |
對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原垃圾場填埋期滿區域)進行了覆土( 另外滲濾液處理車間南側區域(原垃圾場)仍在處理北梁棚戶區搬遷改造項目產生的渣土,屬于服役期內。所以未開展封場工作。 對原填埋場壩體下游(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最低處及滲濾液收集管道周圍,進行了防滲處理,鋪設 符合環評要求。 |
7、綠化或植被恢復措施要因地制宜,重點做好填埋場隔離帶的綠化。填埋場四周按要求設置防飛散網。 |
具體綠化工程納入了包頭市政府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已實施完成。庫區場界安裝了場界網圍欄(高 符合環評要求。 |
環評中環??⒐を炇諆热萋鋵嵡闆r見表10-1。
表10-1 環評中環??⒐を炇諆热萋鋵嵡闆r表
設備 |
名稱 |
型號 |
驗收標準 |
實際落實情況 |
防滲系統 |
填埋場底部、邊坡 |
|
主防滲層為 |
填埋場底部、邊坡主防滲層為 截洪溝環繞垃圾填埋場周圍進行了設置,為混凝土結構,長度為 現狀滲濾液收集池容積為 符合環評要求。 |
截洪溝 |
環繞垃圾填埋場周圍設置 |
|||
滲濾液導排系統 |
|
|||
滲濾液調節池 |
|
|||
現狀滲濾液收集池 |
|
|||
填埋氣導排系統 |
導氣石籠 |
|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 |
采用導氣石籠收集,中心導氣管頂端設置三通導氣,在設計時考慮到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后期對填埋氣體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產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導氣石籠設置在滲濾液導流層上方。導氣石籠直徑 符合環評要求。 |
消毒抑臭 |
消毒車 |
一臺 |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廠界標準 |
一臺消毒車。同時采用散布消、脫臭劑的方式,起掩蔽、中和或消除惡臭的作用,把臭氣強度降到人群嗅覺所能感知的水平以下。同時對填埋垃圾及時進行土壤覆蓋壓實,不僅抑制臭氣的散發,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還有脫臭作用。 符合環評要求。 |
廢水處理 |
生活污水化糞池處理和滲濾液生化、膜過濾系統 |
處理能力 |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 |
管理區生活污水通過化糞池(混凝土結構,容積 滲濾液通過兩級碟管式反滲透(DTRO)工藝處理后回噴于垃圾場。 符合環評要求。 |
生態恢復 |
|
|
|
具體綠化工程納入了包頭市政府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已實施完成。 符合環評要求。 |
防揚塵 |
灑水車 |
一臺 |
監控點TSP不高于1.0mg/m3 |
配備有兩臺灑水車。庫區南側固定式防塵飛散網高 符合環評要求。 |
防塵飛散網 |
|
|
||
鍋爐煙氣 |
煙囪 |
|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二類區II時段標準 |
項目管理區原有一臺1t/h熱水采暖鍋爐已拆除。符合環評要求。 |
噪聲控制 |
包括場地設備和辦公房隔聲、吸聲、隔振、消聲等投資 |
|
達到《工業企業廠界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 |
庫區產噪聲較大的設備為滲濾液處理設備,均安置在廠房內,通過廠房隔聲降噪。 符合環評要求。 |
本項目是在現有垃圾填埋場的基礎上進行擴容,通過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監理人員認為包頭市東河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基本按照環評報告和批復的要求進行了落實。在施工期間,各項施工活動造成的環保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作為一項環境衛生公益工程,庫區防滲工程、填埋氣體導排工程、滲濾液處理工程的施工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及其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施工,在監理期間,得到工程監理單位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相關技術的質量保證。符合竣工環保驗收條件。
各污染防治措施環境監理結論如下:
(1)庫區防滲工程:采用 “HDPE膜+GCL膨潤土墊”復合防滲結構。場底襯層結構(由上而下)如下: ①
(2)滲濾液導排工程:各垃圾層的滲濾液進入附近的石籠或流到坡面上,再由石籠或坡面流入導流層進入支盲溝或主盲溝,最后經主盲溝的穿壩管排入調節池。其中導流層設置在填埋場庫底,為襯層系統的一部分,由高度為
(3)庫區填埋氣體導排工程:采用導氣石籠收集,中心導氣管頂端設置三通導氣,在設計時考慮到該填埋場填埋規模較小,有機物含量不高,前期以疏導排放為主,不考慮填埋氣體的燃燒處理,后期對填埋氣體的產生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產氣的情況決定是否利用及如何利用。導氣石籠設置在滲濾液導流層上方,每隔
(4)雨污水分流系統工程:填埋庫區周圍設置了永久截洪溝,總長度為
(5)庫區防洪工程:設置了環場截洪溝
(6)滲濾液處理工程:采用“原水罐調節+預處理+兩級DTRO”工藝處理后回噴于垃圾填埋場。屬于優化工藝。符合環評要求。
(7)環境監測井:庫區設置了5眼監測井,分別為上游1眼(本底井),位于地下水流向上游,即庫區北側
(8)防擴散網:填埋場區安裝了場界防飛散網和固定式防飛散網。其中場界限防飛散網高
(9)現有填埋場治理:對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原垃圾場填埋期滿區域)進行了覆土(
另外滲濾液處理車間南側區域(原垃圾場)仍在處理北梁棚戶區搬遷改造項目產生的渣土,屬于服役期內。所以未開展封場工作。
對原填埋場壩體下游(滲濾液處理車間西側區域)最低處及滲濾液收集管道周圍,進行了防滲處理,鋪設
(10)輔助工程環保設施:管理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由環衛產業公司定期清運,生活垃圾及時清運至填埋場填埋,原有一臺1t/h熱水采暖鍋爐已拆除。
符合環評要求。
(1)定期對庫區周圍進行防滲檢查,確保滲濾液不污染地下水;
(2)加強滲濾液處理車間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作,確保各處理設備正常運行;
(3)按照填埋技術要求,對傾倒的垃圾及時覆土碾壓,降低惡臭及其他飛散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